招生服务热线:

13767080091(微信)13970044381(微信)

动态

CONTACT US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动态 > 学校新闻

CCTV-3· 青春如画:天美篇|丹青溢彩绘时代,览天津美术学院青春之风采
发布时间:2022-08-28发布人:学校官网

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美术学院、天津美术学院、鲁迅美术学院、湖北美术学院、西安美术学院、四川美术学院、广州美术学院八所独立建制的专业美术院校,共同推出了“青春如画”系列节目,巡览在新时代八大美院师生的特色作品,画出莘莘学子青春自信的缤纷色彩,展示新时代下青年人对大美中国的描绘与创作。

天津美术学院的办学前身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公立女子师范学堂——北洋女师范学堂,她诞生于20世纪初救国图强的探索中,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。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,学校数易校名、初心不忘,师范薪火百年传承,以美育人初心不改,红色基因赓续绵延,始终与祖国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。在五四运动中,校友邓颖超、刘清扬、郭隆真、许广平等高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,积极领导女师学生参与爱国参政运动。1959年成为独立建制的美术学院,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,正式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。

天津美术学院有着悠长的美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文化名人吕碧城、张伯苓,著名学者李霁野、李何林、冯沅君,作家曹禺、凌叔华、张秀亚、罗兰,音乐家丁善德、张洪岛、李恩科、陈振铎,地理学家张相文、白眉初、白雅雨,中国第一位体育女博士张汇兰等都曾在此任教或就读。1935年曹禺在此任教期间创作了剧本《日出》。百年前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就开设有图画课程,中国现代第一位女雕塑家王静远早年就求学于此。1929年,学校设立图画副系,苏吉亨、李鹤筹、刘风虎、孙观生等一批著名美术家任教于此,构建起了天津美术学院的美育传统。

天津美院身处京津这样一个特定的城市,天津它有着古今交融,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,在这样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上,它也形成它独特的特点,要培养思考力、创造力,我觉得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
——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贾广健

在1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代代天美人传承红色基因,立足于深厚的历史积淀,承继着先贤的学术文脉,秉承“崇德尚艺 力学力行”校训精神,奠定了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视野、人文情怀和教育格局。“大美之艺,厚德之行”,天美师生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、题材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美术作品,为时代画像,为时代立传,为时代明德,用翰墨弘扬中国精神,以丹青凝聚中国力量。

记忆深处的小笼包

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冒着明亮的烟气,姐弟俩在笼屉里嬉闹游戏,这是笼屉,也是“家”,每一个笼屉格子间里都藏着一个“家”的故事。顺着笼屉中的小楼梯向上走,童年的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帘,关于家的温暖回忆也在脑海中一步步延展,直达每一位看画人最柔软的内心深处。

《童谣·心之所系》

画作出自造型艺术学院版画系的学生关月皎,在她的眼里“心之所系即是家”,在创作中融入小笼包的元素,源于童年的一件往事。幼时,家里曾遭遇一些变故,尽管生活不是特别富裕,但她和弟弟得到的关爱一点也不输给其他孩子,妈妈每天会给姐弟买两笼小笼包,而自己却舍不得吃,偷偷吃南瓜,这一幕让关月皎十分心疼,儿时的小笼包,深深地镌刻在了她的记忆深处,也成为画作的情感来源和创新表达,《童谣·心之所系》作品由此而生。

《童谣·心之所系》

作品是铜版画,一种在金属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版画,线条的腐蚀,使得整幅画作看起来厚重深邃,充满力量感,虽工艺技术复杂,但不失为匠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

童年的回忆,家庭的温暖,在关月皎的毕业作品中以一种细腻而梦幻的方式表达出来,《童谣·心之所系》来源于个人生活经历的感受,内容围绕生活场景,传达着鲜明的个人价值观,使观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虽说源于个体思维,但作品承载的社会性精神尤其难能可贵,这也是身为艺术创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
纵有千头万绪

青春终将绚烂

置身于高等学府,必须要有一颗坚定的心,努力成才,为学校增光。

——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

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

刘万鸣

几十瓶洗发水整齐排列,一架旧缝纫机伫立于前,将无数细线如同万千青丝汇集于一点,缝纫机再将细线缝纫在布上,形成一幅庄重而特别的画卷。

《等待修复》

公共艺术专业的李泽鑫起初的灵感来源,是想用洗发水瓶做一个具有公共艺术性、互动性的装置作品,他联想到脱发,进而衍生到一些思绪与压力,密密麻麻的细线汇聚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,千头万绪的视觉效果呈现,给观众留足了思考的空间。就好比我们的青春,总是一半绚烂一半迷茫,当下困惑,蓦然回首看到的也许是一片绚烂。

《等待修复》

由于布匹缝制工作量过于庞大,他把一半布匹留给自己,另一半寄回家里,与爸妈共同合作完成该作品。远在异乡,李泽鑫平时破的衣服都是自己缝补,从小到大,母亲不但教会了他针线活,也教会他从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通过和母亲的共同创作,《等待修复》被注入了温度和情感,独具特色。

《等待修复》

无数细线如同万千青丝汇集于一点,暗含着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众多思绪与压力。《等待修复》隐喻着人们总能在万千思绪当中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处理事物之间的联系,努力让反映在布面上的“思绪”慢慢由紧张变得放松从容起来,一根一根的线绘制出一片美好的蓝图。

枯木逢春

放飞青春梦想

作为高等美术教育机构,也承担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任务,应该把美育的种子撒向社会,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。

——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贾广健

敦煌的美神秘又令人向往,画作中几位青春少女谈天说笑,遥望远方,脚下的枯木与这群少女交相辉映,无丝毫违和之感,枯木逢春,未曾打扰的美好青春遇到未曾打扰的美丽自然,在此短暂休憩停留,青春美好未来可期的希冀跃于纸面。

《春之憩》

那是赵新第一次去敦煌,刚到那里便被眼前的美丽所打动,一棵胡杨木静静躺在沙漠上,摧枯拉朽,孤独且充满希望,美到无法言喻,回来之后,围绕景观意象创作作品《春之憩》,透过少女活灵活现的刻画,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被深刻地显现出来,属于当下时代的青春气息也在此刻迸发。

去新疆和田支教的一件事让赵新印象深刻,也为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。当时有一个小男孩放学后总喜欢坐在赵新旁边,全神贯注地盯他画画,赵新看着孩子的可爱模样,不禁说道:“如果你喜欢画画,将来可以考美院。”孩子愣了一下,拿起毛笔思索了很久,就是这样一个瞬间,赵新将其捕捉下来,为其创作了一张画,那一刻他被男孩为梦想思索的样子所打动,也领会美育传递的意义所在。

以奋斗描绘青春之底色,方能不辜负时代与自己。天津美术学院以其开放兼容的教学理念,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足够自由的空间,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里寻找美,创造美。正如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所言,艺术探求之路,最重要的是初心不改,对艺术的坚守与执着,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,作为青年学子都应该有这样的思想,聆听时代声音,把握时代脉搏。


相关案例

联系我们——我们期待你的选择

陪伴与见证你从零开始的过程

咨询电话:13767080091(微信)13970044381(微信)

24小时服务热线:13767080091(微信)13970044381(微信)

南昌亮剑艺术学校: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11号

友情链接:

亮剑官方公众号

戴校长二维码

Copyright © 2017-2018.南昌亮剑艺术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赣ICP备2023005548号-1. 赣公网安备 36012202000402号 .    技术支持:道然科技